丹凤县:锐意创新不止步 多元调解促和谐

43.png

  2023年以来,在省市人社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丹凤县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推进劳动人事争议“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夯实基层调解组织建设,推动多元解纷工作提质增效,促进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萌芽,更好维护社会稳定和群众合法权益。止目前,全县共建立调解组织28个。2023年至今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24件,其中基层调解组织调解案件69件,调解成功率100%;仲裁机构受理案件55件(调解44件、裁决11件),调解率80%,结案率100%。2023年龙驹寨街道办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分别被人社部和省人社厅表彰为国家级和省级金牌调解组织。2024年县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龙驹寨街道办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新雨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被认定为市级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丹凤县选送的超市促销员、驾校教练员劳动争议案例分别入选全省第一批、第二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全市基层调解组织建设现场观摩和2023年度仲裁案件质量评查工作会议在丹凤县顺利召开。主要做法:

31.png

  创新“三联”模式,完善调解机制。

  一是创新纵向到底联动模式。整合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等资源,构建“县—镇(街办)—社区—企业”四级联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网络体系,形成分级分类、就近就地化解争议的工作格局。主动邀请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深入丹凤县调研指导调解工作及进行业务培训,与省仲裁院建立纵向条块长期联系机制,业务开展上下联动,信息交流多方互动,提高调解办案技巧和疑难案件处置能力。依托“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将基层调解组织接入平台,建立纵向联通的调裁衔接机制,及时将案件推送至相关调解组织,实现就近就地化解纠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治未病、治欲病、治已病”,将全县2家调解组织、2名调解员纳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建立“总对总”多元解纷机制,多元解纷“朋友圈”不断扩大,大量矛盾纠纷在法治轨道上及时高效解决。二是创新横向到边联动模式。整合多方资源,与工会、司法、法院、工商联等多方联动,在开展法律法规宣传、监督合同履行等方面加大配合,形成化解劳动争议的工作合力。建立调解仲裁与劳动监察“一站式接待窗口”,集中受理农民工工资支付相关的举报、投诉及调解、仲裁申请,前移服务关口,为被欠薪农民工释理说法,核对情况梳理证据,并依法准确引导其进入调处程序。设立丹凤县法律援助中心驻仲裁院工作站,援助律师实行AB岗位工作制度。建立了“调解仲裁+促就业”工作机制,为劳动者提供调解仲裁服务的同时为申请仲裁的失业劳动者提供精准就业信息,延伸调解仲裁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创新内外结合联动模式。强化外部指导作用,深入开展“人社服务进园区(企业)”活动,定期送法入企规范企业用工,建立常态化工作联系机制。持续开展“百名仲裁员服务千家企业”活动,安排仲裁员志愿者深入企业开展实地指导服务,努力做到帮助企业发现争议、促进企业重视争议、深入企业化解争议三位一体的有机融合。累计进入企业开展答疑解惑活动30场次,发放宣传彩页15000余份。组织“庭审公开日”现场观摩活动,邀请基层调解员、企业员工代表等参加庭审观摩,进一步增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的社会透明度和知晓力,提高仲裁庭审质量,起到了便民仲裁、和谐维权与普法宣传、源头预防双丰收的良好效果。

34.png

  加强“三化”建设,提升调解质效。

  一是加强调解处理多元化建设。推行“庭前调解半小时”工作制度,始终秉承快审、快结原则,充分运用“简、准、快”的工作方式,在遵循自愿合法的基础上,组织双方在仲裁庭坐下来调解沟通,迎合当事人“快了事”的心理,促成当事人和谐解决纠纷。推行“161”调解仲裁工作制度,一个案件六次调解,即接到案件先由丹凤县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调解,无果后立案前调解,无果后立案组庭后调解,无果后开庭前调解,无果后庭审后调解,无果后裁决前调解,直至裁决。推行调解服务“四主动”工作法,发挥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通过主动引导调解、主动线上服务、主动联系沟通、主动跟踪回访,面对来访者的诉求,耐心疏导,做好登记工作,对具体情况进行核实后,组织当事人及时调解,通过为双方梳理争议焦点、释法析理、柔性手段化解劳动争议,倡导当天调解争议,最大程度做到“案结事了”。通过“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微信、电话等线上渠道,及时开展各类调解工作,实现调解服务“24小时”不下线。二是加强服务方式便捷化建设。在服务新业态从业人员、“三期”女性、工伤和农民工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提供有针对性的调解仲裁服务,帮助他们快速便捷解决争议、维护权益,更好实践调解仲裁工作“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忧”的服务宗旨。调配骨干力量,建优建好农民工工资速裁庭,设立了速裁一庭和速裁二庭,优化繁简分流,速裁快审,推进案件科学分类处理,保障广大农民工“安薪”放心。组建流动调解仲裁庭,到当事人“家门口”开展立案、调解和庭审活动,变“坐堂断案”为“上门调裁”,累计开展流动仲裁庭15场次。三是加强教育培训常态化建设。通过采取座谈研讨、以案释法、旁听审理、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丰富培训手段,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提高调解办案技巧和办案能力。制定了调解业务知识学习计划,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30余部法律法规具体到章节,落实领学责任人和学习时间,实行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调解员学习,进一步提高和巩固调解员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针对劳动纠纷领域容易引发网络舆情等新态势,组织调解员学习网络舆情专题,防范舆情发生风险,提高舆情应对能力。累计开展调解员集中业务培训36次,培训结束后进行书面考试,合格率98%。落实仲裁疑难案件研讨制度,针对疑难案件组织开展案件研讨,不断提高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办理水平和质量,累计开展疑难案件研讨23次。

27.png

  实施“三强”举措,夯实调解基础。

  一是强化组织建设举措。严格落实省市关于基层调解组织建设的相关要求,对全县基层调解组织基础信息,机构成立文件,组织印章、固定工作场,“六统一 五上墙”等方面进行实地检查,同时对不达标的调解组织安排专人跟进指导,直到达标。在基层调解组织用房不足的情况下,多方协调,解决办公用房,配齐办公设备,安排办公人员。对丹凤县劳动纠纷突出易发的易地移民搬迁社区、产业聚集区等各种行业选取一批企事业单位,新增基层调解组织,通过有针对性的上门调研,宣传服务,加强劳动争议源头预防和前端化化解,在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彰显出了仲裁调解的重要作用。止目前,全县建立镇(街道)、村(社区)调解组织13个,行业调解组织8个,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7个。二是强化队伍建设举措。高标准配备工作人员,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聘请专业人员等举措壮大调解队伍,积极探索建立“专职调解员与兼职调解员、调解志愿者相结合”的模式,建立特邀调解员制度,吸纳具有调解工作经验、法律专业背景的人员参与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提升争议办理效能。组织县仲裁院骨干力量对各调解中心人员围绕遵循的法律法规、调解程序,接待登记、如何调解等进行了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对个别人员采取协助工作的方法进行指导,显著提高了调解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下发通知,对调解组织工作人员的工作纪律提出了规定,要求调解人员要热心服务、耐心倾听群众诉求,一丝不苟做好接待登记工作,认真细致进行政策讲解,有效缓解来访人与用人单位的矛盾情绪,不得出现生噌冷傲现象。让带有怨气来访的群众满意而归,切实促进劳动争议工作健康发展。三是强化品牌建设举措。积极开展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选树工作,大力打造“敢调解、能调解、善调解”的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格局。近年来,丹凤县涌现出一批像龙驹寨街道办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新雨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各具特色优势的调解组织,特别是龙驹寨街道办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创新推出“两所联调机制”、“三级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网络”等调解方法,化解各类劳资矛盾纠纷成效明显。通过加强金牌调解组织示范培育创建,以点带面,较好地带动基层调解组织发挥作用,切实加强源头预防、协商调解和仲裁、诉讼的相互协调、有序衔接,发挥了劳动争议多元处理合力。

  虽然在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和多元处理调解工作中,丹凤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群众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迈上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png

  下一步,丹凤县将以此次“枫桥经验”纪念大会、“总对总”工作座谈会和第一届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表彰暨经验交流会为契机,提效能、固基础、扩影响,积极推动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示范创建工作,逐步实现全县调解示范组织全面覆盖、质效全面提升、流程全面规范、队伍逐步专业、保障更加完善的预期目标。围绕建设“一县五区”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建立完善劳动人事争议矛盾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做好“总对总”多元解纷工作,携手并肩、同舟共进,做实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大推进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工作力度,把“抓前端、治未病”落到实处,不断出新招解纷争,出高招化矛盾,打造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解的“丹凤样板”,奋力推进丹凤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

  (作者 :周楠)



期待您.png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pn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