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人社局:多措并举促就业 助推全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

  (作者:苗丹)

43.png

  今年以来,铜川市人社局认真贯彻落实“三个年”行动要求,聚焦推动就业创业、社会保险等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扎实提高人社服务质量,助推全市经济形势整体稳定。截至目前,全市今年城镇新增就业6950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318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2亿元,带动就业1374人;累计建设创业孵化基地95家,孵化成功创业实体2327个,带动就业1.64万人,有效助推全市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7.png

  打好系列政策组合拳,稳就业。一是“免申即享”快速“返”。对不裁员、少裁员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大型企业返还上年企业及职工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30%,中小微企业返还60%,持续推行“免申即享”,目前,全市免申请发放稳岗返还495户企业616万元,稳定企业就业岗位和职工队伍。二是落实新政精准“补”。将技能提升补贴的范围由企业职工拓宽至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共发放技能提升补贴771人104万元,助力企业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三是持续“降”、及时“缓”。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1%政策至2024年底,目前,为全市1348余户企业减征失业保险费1310万元,缓缴失业保险费18户33万元,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四是保障生活全力“保”。累计为2505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1741万元,有力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3.png

  坚持创新创业引领,促就业。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发挥创业担保贷款和一次性创业补贴促创业带就业作用。目前,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2亿元,其中为55家小微企业申请贴息贷款1.75亿元,为207名个体工商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23万元,带动就业1374人。累计为410名初创者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205万元。二是建好用好创业平台。推动铜川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平台建设,构建“政府+平台+创业者”的创新创业服务新模式。今年新培育认定创业孵化基地(园区)5家,目前全市累计建设创业孵化基地95家,孵化成功创业实体2327个,带动就业1.64万人。铜川市麟字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成功晋级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了铜川市国家级双创孵化载体“零突破”。三是持续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开展“创业专家基层行”,举办2023返乡创业带头人集中创业指导暨能力提升、第二届“讲述我的创业故事”等活动,启动第六届创业创新大赛暨“雁翔铜川”第一届创业创新大赛,进一步营造浓厚创业氛围。

20.png

  突出抓好稳企扩岗,扩就业。一是高频次开展系列招聘活动。通过持续开展“民营企业服务月”“直播带岗”等系列线上线下活动,目前,共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70场,累计推送就业岗位11.5万余个,开展抖音直播带岗65场,累计播报2069家企业5.6万余个岗位信息。二是全力做好人力资源服务保障工作。一方面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深入工业园区100余家企业,主动上门了解企业情况,解读最新就业社保政策,兑现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另一方面聚焦隆基绿能重点项目持续优化人力资源服务,目前共为该项目先后组织两期“百名高校学生进隆基”活动,发布10期427个岗位信息,企业累计收到简历2340余份(铜川400余份),共招聘36人(铜川5人)。三是建设零工“小市场”,填补灵活就业空缺。在全市建成4个零工服务中心,打造“铜川有活儿”和“打零工”线上求职招聘服务,不断扩大零工求职登记和用工需求信息库建设。目前,注册零工4541名,用工企业3234家,1万多人通过线上平台找到零工。

50.png

  强化提升服务质效,助就业。一方面围绕全市特色产业、重点企业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聚焦陶瓷、数字经济等产业发展,开展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开展“互联网+”“智能+”等线上培训新形态,提高培训灵活性。目前,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318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862人次。鼓励企业自主开展职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全市共备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21家,目前共有1675人拿到技能等级认定证书。另一方面以创建国家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为契机,开展“雁翔铜川”精准就业创业服务行动,加快微信小程序“易就业”平台建设,目前,平台已完善33万余人劳动力数据,提升线上公共就业服务质量和水平。

59.png

  聚焦重点群体兜底帮扶,保就业。一是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前,全市登记2023届高校毕业生2092人,通过“1131”帮扶已实现就业803人,参加就业见习70人。目前拨付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校园招聘补贴1801人20万元和求职创业补贴174人17.4万元。公益性岗位安置87名高校毕业生就业。二是推进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广泛开展区域劳务协作,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高质量转移就业,目前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6万人。三是就业困难人员全面托底安置。开展困难群体走访帮扶和零就业家庭“清零行动”,全市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5640人,落实岗位补贴2858.37万元。审核发放“4050”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2262人1912.52万元,落实企业社保补贴7家63万元,牢牢保住了就业基本盘。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刊网.pn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