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宜勇:深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

深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高级顾问专家,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原所长  杨宜勇

  前不久,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2025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中明确要求: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这与2024年9月25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既相互贯通,又突出重点。《意见》具体部署了24条举措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其中包括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扩大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规模,根据社会需要、产业需求、职业开发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等,其目的旨在高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意见》的出台是关于习近平总书记最新就业工作系统论述的具体化,旨在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为什么

  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增长为就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就业的质量和规模又反过来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政策制定者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要确保就业的充分性和高质量。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

  首先,有利于保障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  它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的长期稳定密切相关。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就业工作的新定位和新使命。这意味着不仅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容量,还要提升就业的质量,增强就业的适配性和稳定性,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并提供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其次,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  经济增长是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基础。当经济快速增长时,企业扩张、投资增加,从而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充分就业能让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使劳动者各尽所能,发挥专业技能,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稳定,消费能力随之提升,进而促进消费市场繁荣,拉动内需,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通过协调联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例如,通过支持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才回流,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提高农村地区的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政府应制定综合性的政策,确保经济发展政策和就业促进政策的协同一致。

  第三,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和谐  高就业率和稳定的就业环境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提高社会和谐度。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缓解社会就业压力,避免因失业引发的贫困、社会矛盾等问题。人们通过就业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从而增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社会稳定和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延长劳动年龄和提高老年人的就业参与率成为重要议题。通过协调联动,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老年人继续参与劳动力市场。推动灵活就业和多样化的就业形式,可以更好地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确保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弹性。就业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就业培训、创业支持和就业服务。

  第四,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可以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再教育机会,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从而提高整体劳动生产率。在微观经济环节,使劳动力的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匹配,避免人才浪费和岗位空缺并存的现象,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各类企业为劳动者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激发其创新创造活力,有利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建立完善的就业数据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就业市场的动态变化,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这要求劳动力市场能够快速适应变化,提供相应的技能和人才。推动两者协调联动能够创造与之相适应的就业岗位,促进劳动力向新兴产业转移,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就业挑战,减少因技能不匹配导致的结构性失业。新兴产业的发展通常伴随着更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能够提供更优质的就业岗位,提升就业质量,反过来又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身其中,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鼓励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仅能够创造高附加值的就业机会,还能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良好的就业环境和稳定的经济增长可以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投资,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通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可以提升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协调与联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良性互动的两个重要方面。协调确保各主体或领域的目标一致和资源优化,联动通过各主体或领域的相互促进,形成正向反馈,提升整体效果。我们只有通过协调与联动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的良性互动,进而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现。总而言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是实现社会和谐、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也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不仅能够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还能有效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一联动机制是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旨在构建就业友好型的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的良性互动,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

  二、怎么看

  怎么看决定怎么干,即使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意见》的出台也可以帮助我们统一思想,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共同达成目标。《意见》聚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提出了五项重点工作任务:一要强化宏观调控就业优先导向;二要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业协同性;三要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稳岗扩岗;四要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就业承载力;五要培育就业扩容提质新动能。那么,上述这五者之间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呢?

  首先,强化宏观调控就业优先导向,这是引领全局的指南针  宏观调控就业优先导向,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总纲领。它要求我们在制定和实施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时,始终把就业放在优先位置,确保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这一导向如同一位智慧的领航者,引领着我国就业工作不断向前。它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就业效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等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同步提升。

  其次,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业协同性,这是创造岗位的源泉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为就业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产业体系的升级也带来了就业结构的调整。因此,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业协同性,成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这要求我们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与就业市场的对接,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提供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素质,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

  第三,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稳岗扩岗,这是稳固就业的基石  各类经营主体是就业市场的主体力量,它们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就业市场的稳定。因此,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稳岗扩岗,成为了保障就业稳定的重要举措。这要求我们在政策上给予经营主体更多的扶持和优惠,如减税降费、提供融资支持等,以减轻它们的经营压力,激发它们的活力。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经营主体的监管和指导,确保它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第四,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就业承载力,这是优化布局的关键  区域协调发展是提升就业承载力的有效途径。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市场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通过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各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可以实现就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这要求我们在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时,充分考虑就业因素,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产业转移等方式,促进各地区之间的就业市场均衡发展。

  第五,培育就业扩容提质新动能,这是注入活力的源泉  培育就业扩容提质新动能,是推动就业工作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不断升级,新的就业形态和就业方式不断涌现。这要求我们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和就业政策体系,以适应新的就业需求。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通过拓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开辟新的就业增长点,提高就业质量和水平。

  总而言之,上述这五项重点工作任务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逻辑关系。强化宏观调控就业优先导向作为总纲领,它引领着其他四项任务的方向和目标。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业协同性、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稳岗扩岗、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就业承载力作为具体举措,它们分别从产业、企业和区域三个层面入手,共同推动就业市场的稳定发展。而培育就业扩容提质新动能则是推动就业工作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它不断为就业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和机遇。这五项任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我国就业工作的完整体系。因此,我们在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注重各项任务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的协调联动,推动我国就业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怎么干

  全面落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的五大举措,重在工作流程再造,把各项任务做实做细。

  一是关于强化宏观调控就业优先导向  首先要加强政策制定与规划,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明确将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优先目标。制定具体的就业促进政策,确保政策与财政、货币、产业、价格等政策协同发力。其次要聚焦就业影响评估,对即将出台的重大政策、项目或生产力布局进行就业影响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岗位创造数量、失业风险等级等,确保政策实施对就业市场的积极影响。第三要狠抓政策执行与监督,相关部门要按照规划和政策要求,推进各项就业促进措施的实施。定期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效果达到预期。

  二是关于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业协同性  首先要制定好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地区资源和市场需求,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其次努力创造就业岗位,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扩大第三产业就业容量。第三要提升现代农业就业吸引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增强农业对劳动力的吸引力。

  三是关于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稳岗扩岗  首先要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税收优惠、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加大政策宣传与解读,向各类经营主体宣传稳岗扩岗政策,确保政策知晓率。对政策进行解读和答疑,帮助经营主体理解政策内容。其次要加大政策扶持与激励力度,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给予财政金融、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支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鼓励经营主体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式扩大就业规模。第三要嵌入监督与评估,定期对经营主体的稳岗扩岗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对表现突出的经营主体给予表彰和奖励,树立典型示范。

  四是关于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就业承载力  首先要做优区域发展规划,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明确各地区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加大对革命老区、边境地区、资源枯竭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其次要优化产业布局,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间就业均衡发展。培育一批服务融通、政策贯通、渠道畅通的就业集聚区和增长极。第三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五是关于培育就业扩容提质新动能  首先要制定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做好数字转型中的岗位挖潜、职业转换。其次要增加绿色就业,积极发展节能降碳、环境保护等绿色产业,推动绿色发展和就业增长协同增效。第三要开辟康养就业领域,发展银发经济,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休闲等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的就业增长点。

  深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策略之一,不仅有助于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也有利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实现。总而言之,上述这些工作流程涵盖了从宏观政策调控到具体产业和经营主体支持,再到区域协调和就业新动能培育的多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新政策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工作体系,旨在共同推动中国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做好2025年的就业工作,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最新要求,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完善部门间的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增强政策合力。注重目标引领,通过着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全面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

  (来源:《中国就业》1月刊)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陕西人社政策法规》数字融媒体开始订阅.jpg

期待您的关注.jpg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jp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