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延安:百人专家服务团为产业链赋能

0.png

陕西延安:百人专家服务团为产业链赋能

胡统金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近年来,陕西省延安市以油煤气为主的能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新突破,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80亿元。但全市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问题,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组建专家服务团为牵引,把人才链嵌入产业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png

  绿色怀抱的延安城市风貌  延安市委组织部供图

  组建服务团 “小团队”汇集“大智慧”

  组建专家服务团是延安促进产才“双链融合”的有益探索。我们按照“需求导向、精准配置、突出实效”原则,在选好队伍、建好平台、用好机制上下功夫,切实把各方资源集中起来,把智慧力量凝聚起来。

  建强高素质专业团队。围绕全市煤炭电力、石油化工、能化装备等11条重点产业链,探索推行“链长制+链主型企业+专家人才”模式,从引进培养的院士、专家、博士和评选出的“圣地英才”中层层遴选,建成255名专家组成的11支专家服务团。精准匹配团队人员,团长由产业链专家型领导担任,副团长和成员结合专业、经验、年龄合理搭配,实现团队组建与发展需求有效对接。

  搭建高能级人才平台。把创新平台作为团队对接资源、学术交流、展示成果的主阵地,按照“一原多中心”思路,建成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和安塞、延长、黄陵、延安大学分中心,形成“一核四区”创新发展格局。全市累计建成科研基地、工程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513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72个。能源化工专业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荣获“全国版权示范基地”称号。

  建立高效率运行机制。研究制定专家服务团运行规则,健全动态调整、待遇保障、正向激励等制度,细化明确服务内容、开展方式、工作流程,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推进、年底有考核。健全专家服务团联席会议制度,探索推行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周“解扣”、企业生产经营周“解难”机制,市、县两级破解难题1559项,形成企业点单、团队接单、会议解难、办结销单的工作闭环。

  赋能产业链 “新模式”破解“老难题”

  延安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依赖于能源产业。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不仅创新模式攻克技术难题,更注重把新的成果转化出来,真正实现用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订单式揭榜挂帅。突出重点产业链技术需求导向,探索“政企发榜、竞争揭榜、开榜签约”模式,按照“成熟一批、发布一批、对接一批”原则,征集发布重点产业人才技术项目需求419项,形成“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常态化开展“圣地英才建功立业”活动,服务团专家主动请缨、挂帅出征,成功揭榜项目29个,促进产才融合、供需契合。

  点对点领题攻关。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生产技术等难题,成立17个科研攻关小组,每年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开展一次专题调研、攻破一项关键技术难关,破解油气智能开采、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核心技术难题9项,打通产业发展“中梗阻”。苹果产业链专家服务团在果树品种选优、省力化栽培等方面攻克技术难题,延安优质果品基地达到331万亩,产量达到400万吨以上。

  多领域推广运用。建设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库,探索实践“先使用后付费”“权益让渡”等成果转化模式,全市科研技术成果成交额达到17.93亿元,延安市技术转移中心获评全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优秀单位。开展专家服务团“送良方”、成果转化直通车等活动,推动115项成果在全市范围内转化运用,真正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设施农业产业链专家服务团的“食用菌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被评为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一等奖,播种面积达到46.89万亩,是全省千亿级设施农业六大板块之一。

  合作提质效 “扬优势”推动“补短板”

  合作既是优势互补、更是优势叠加。我们坚持共商、共享、共赢的理念,挖掘自身优势潜能,全方位开展交流合作,加快补齐发展短板。

  推动发展共商。充分发挥专家服务团把脉问诊、建言献策“智囊”作用,组织参加全市重大战略、重要规划、重点项目的调研论证,深度参与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研究制定,提出人才引育、平台建设、产业发展等对策建议30余条,协助系统谋划布局人才工作。坚持“问需、问难、问策”常态化,紧扣全市193个重点企业、62个重大项目、15个产业园区,主动深入项目一线、生产一线、基层一线,扎实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活动,为产业转型发展献智献力。

  促进资源共享。健全完善“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有效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延安大学成功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认定,孵化企业80多家,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依托延安大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和延安“友好城市”资源,联合举办科技成果推介会、创新挑战赛等路演活动10场次,促成企业与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234项,推动实现阵地联用、资源联享、人才联育。

  实现合作共赢。借助专家服务团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在项目合作、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举办“红色筑梦·创业延安”系列活动,推动一批项目合作共建。煤炭电力产业链专家服务团积极推进薄煤层开采技术变革,在全国薄煤层开采中率先引进“110工法”技术,使巷道综合掘进费用降低30%以上,煤炭回收率提高20%以上,单井年增效近亿元。医药健康产业链专家服务团促成市中医院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合作,成功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服务范围扩大到陕北地区。

  帮带育人才 “名专家”带出“田秀才”

  推动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名专家”和“田秀才”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我们坚持以才育才、以才带才、以才聚才,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人才队伍。

  专业训练育人。开展校企联合育才行动,推行“政府搭台+企业主导+院校服务”模式,举办“圣地人才大讲堂”12期,选派9名有发展潜力的专家服务团成员到大学院校、科研院所学习锻炼,全面提升团队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实施“学历教育+职业资格”双提升人才培养项目,采取培训研修、职业教育等方式,举办技术经理人培训2场次,培训人次300余人,全市技术经理人数由20人增加到158人,其中16人入选陕西省第一批技术转移人才。

  结对帮扶带人。发挥专家服务团成员技术能手、劳模工匠等“传帮带”作用,实行“师带徒”结对培养模式,实行一对一、一对多帮带,结成帮扶对子23个。精心开展“师带徒、传薪火”活动,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面对面解疑答惑、点对点帮扶指导、手把手传授技术,帮带培育技术骨干150余人。

  以才引才聚人。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推行校招共用、候鸟式人才、假日专家等刚柔并济引才模式,探索以行业、商会为主体聘请共用专家人才机制,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好局面。开展专家服务团人才交流洽谈、高层次人才合作对接等活动,引育博士700名、正高级职称690名,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1267名,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

  (作者为陕西省延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来源:《中国人才》杂志2024年第5期)



期待您.png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pn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