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下午,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谢小杭 摄
3月9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回答了记者有关就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人社领域公共服务等提问。
在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回答记者提问。谢小杭 摄
问:中国日报记者
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请问如何看待当前就业形势,下一步在稳就业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答:王晓萍
感谢你的提问。你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我国的就业怎么看、怎么干。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就业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也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过去一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就业局势持续改善,保持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300万人,实现了预期目标,为增进民生福祉、稳定社会预期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今年的情况看,就业市场开局良好,企业开工复产、农民工返岗流动平稳有序,求职招聘活跃度上升。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康养护理、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服务业需求走高,小微企业招聘需求明显增加,技术技能岗位需求快速上升。就业市场这些变化,充分印证了当前中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巩固增强,服务消费潜能的加速释放,也折射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新趋势、新机遇。从走势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的支撑,做好就业工作具有许多有利的条件,我们对保持就业局势持续稳定有信心、有底气。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仍待破解,部分劳动者就业面临一些困难问题,稳就业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关于今年的就业工作,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了部署,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建议。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全力以赴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重点是从五个方面来发力:
第一个方面是全力稳定就业岗位。稳岗位是稳就业的基础。过去一年,我们实施了系列稳就业政策,各级各类资金支持就业创业超过了3000亿元。今年,我们将延续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更好释放政策红利。
第二个方面是全力拓宽就业渠道。我们将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的支持,大力培育数字经济、银发经济、绿色经济等就业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加大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场地安排等扶持力度,释放创业带动就业潜力。同时,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充分发挥6900多家零工市场供需对接作用,支持劳动者多渠道灵活就业。
第三个方面是全力提升就业技能。这是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之举。近年来,政府每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超过1800万人次,有效增加了技能劳动者供给。我们将深入推进技能中国行动,聚焦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重点领域需求,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第四个方面是全力优化就业服务。就业服务是促进供需对接的重要措施。今年以来,“春风行动”累计举办招聘会3.2万场,同比增加20%;发出专车、专列、包机2.6万辆(次),点对点输送劳动者88万人次。我们将趁热打铁,继续组织更多面向不同群体、不同时段的招聘活动,保持市场热度不减。推广“大数据+铁脚板”的服务模式,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高效、便捷、精准的就业服务。
第五个方面是全力保障重点群体。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79万人,我们将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拓宽市场化渠道,稳定公共岗位规模,优化全周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等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与此同时,我们也将会同相关部门,强化人力资源市场规范发展,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营造公平良好的就业环境。
谢谢。
问:工人日报记者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请问在这方面我们都有哪些举措?
答:王晓萍
感谢对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视。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我国现在技能劳动者超过了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了6000万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适应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的数字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仍然稀缺,钳工、焊工、养老护理员等一线技工普遍短缺,人才培养需要更好适应市场变化和产业的需求。
对技能人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今年两会下团组的时候,总书记指出,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政府工作报告对培养造就更多的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也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一体推进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工作,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一是服务产业发展。就是要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发展急需,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增强技能潜力和匹配度,促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比如,我们将组织开展数字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在智能制造、大数据、区块链、集成电路等领域,夯实人才基础。我们将实施技能强企行动和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康养服务等领域,培育引领产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同时,集中资源和力量,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大师之家,搭建技艺传承和展示交流平台。
二是创新培养方式。就是要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建立与行业企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依托技工院校、职业院校,总结提升工学一体、校企双制办学模式,全面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形成技能发展生态链,紧密对接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就像是一些地方在实践探索中总结的,学完一门课,就可以掌握一项技能;学完一个专业,就能胜任岗位需要。
三是畅通发展通道。就是要搭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逐步改变技能人才发展的独木桥、天花板困境,增强年轻人学技能、进工厂的意愿。推动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全面实施“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拓展技能人才成长空间。扩大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领域,畅通技能人才多元化成长通道。推动区域性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四是营造良好环境。就是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技能人才发展的良好生态。加大荣誉引领力度,持续组织好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奖励。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激发全社会关注技能、学习技能、崇尚技能的热情。去年,我们在天津举办了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比赛项目涵盖了75%的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带动各地、各行业数十万人参加了培训竞赛选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今年,我国将参加在法国举办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还将举办一系列全国性、行业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也请大家多关注、多宣传、多报道。
谢谢。
问: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人社领域公共服务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不仅事项多,频次也很密。我想请问部长,在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方面有哪些考虑?
答:王晓萍
感谢您的提问。人社部门是重要的民生部门,工作桩桩件件都要和群众见面对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提升人社公共服务效能,是保障惠民政策落实落地的重要基础,也有利于增强群众办事的便捷度、满意度和获得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人社部门将聚焦群众办事急需,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为群众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一是整合资源畅通服务渠道。为了让群众办事少跑腿,我们集成服务窗口,制定人社公共服务标准,明确事项清单,规范办理流程,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企业群众诉求“一线应答”。拓展便民服务圈,借助银行、邮局、社区等,推动服务下沉,方便企业群众就近办、多点办需求。丰富上门办、免申即办等服务模式,积极适应老年人、残疾人等个性化需求,提供帮办、代办服务。
二是提质扩容优化办事体验。为了推进跨区域、跨领域事项办理,我们深入实施人社服务快办行动,推进“清事项、减材料、压时限”,已取消人社领域65%的证明材料,还将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实施补贴政策直补快办,制度化规范化推行告知承诺制,让办事环节更简、流程更优。大力推行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依托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等平台,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等领域,我们已开通40项跨省通办事项,还将推动更多高频事项“全程网办”,地方事项“省内通办”,实现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三是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服务。为更大程度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最大限度利企便民,我们全面实施数字人社建设行动,加快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数字化应用场景、智能化服务体系,推动更多的关联事项“智能联办”,惠企便民政策精准直达。比如,我们建设全国统一的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政策找人”“人岗匹配”的精准服务,夯实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基础。再比如,我们加快社保数字化转型,开展“数据找人”信息比对,推动政策“免申即享”,将各类群体广泛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这里,我再介绍一下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件事”。社会保障卡是政府民生服务的基础性载体,目前全国98%的人都有社保卡,9.7亿人还领用了电子社保卡。2023年电子社保卡全年服务151亿人次。社保卡承载的服务,涵盖了政务服务、就医购药、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民生领域。我们将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实做细社保卡居民服务应用,推出更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持续深化省级“一卡通”,大力推进区域“一卡通”,逐步实现全国“一卡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广泛的社保卡服务。
总之,我们将一件接着一件办,让人社服务有速度有温度,让老百姓更暖心更安心。
谢谢。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记者 谢小杭)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27 / 09月
03 / 08月
17 / 01月
15 / 12月
11 / 01月
13 / 10月
27 / 12月
25 / 10月
15 / 08月
17 / 10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