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镇安县达仁镇双河村,是2015年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县总工会的重点帮扶村。该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饮水困难,属深度贫困村,全村444户1359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5户573人。五年来,在县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县总工会主动作为,真帮实扶,从技能上帮扶、资金上帮扶、物资上帮扶、力量上帮扶的“四帮扶”入手,使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止2019年初,全村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初的42%,降为0.51%;全村的人均收入由2014年底的2850元,增长到10927元;村集体收入由零增长到15万元,实现了整村脱贫。
为了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近期,县总工会专门成立调研小组,深入双河村,通过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双河村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
镇安县总工会在达仁镇双河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五年间,通过县委、县政府和省市总的关怀与支持,“四支力量”与全体村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该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成效。
基础设施筑得牢。五年来,县总工会想方设法、多方筹集投入资金850多万元,兴修公路三条24公里、拓宽改造两条12公里、通断头路2.1公里、复修水毁公路13.97公里,实现了组通硬化路、户通产业路;装太阳能路灯130盏,修便民桥4座,建移动基站2个;新建文化活动广场800平方米、扩建基层阵地450平方米;辅设引水管道3.9万米、修蓄水池29座,实现了安全饮水户户通;危房改造34户、易地搬迁87户;搭建线上电子商务平台,将全村茶、蚕、果、蔬、蜜等十多种农特产品。打包注册“秦岭草帽哥”品牌,实现了网上销售,破解了有货无市的难题,结合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全村打造了教育医疗、科技夜校、文化广场、环境设施、通讯网络和爱心超市等一批公共设施,基本实现了全体村民的物质丰富和精神娱乐上的有效保障。
产业发展后劲增。“社区工作+甜蜜产业”为模式,精准施策,制定双河村特色产业发展计划,按照发展计划的路径,在抓落实上下硬茬、施良策、出实招。五年来,为帮扶的达仁镇双河村投入扶持发展产业资金201万元。兴桑养蚕促增收。购桑苗110万株,建密植桑园1991亩,建养蚕工厂、小蚕供育室11个1600平方米,年养蚕300张,收入72多万元。发展茶园兴产业。购蚕种23.8万斤,茶苗84万株,年人均茶叶收入830多万元。拐枣建园育新机。购拐枣树苗7万株,建拐枣园2100亩,沿村组公路两侧建成32公里拐枣林带,其中四组集中连片建园150亩,项目带动近400户增收。多种经营助增收。扶持村民养蜂1490箱、种魔芋1400亩、养猪873头、白山羊810只、种柴胡、桔梗、白芨1560亩。据粗略估算,全村各类产业可为农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形成了“农户捆绑在产业链上,产品捆绑在市场上”的新格局。
巩固脱贫强措施。在2019年整体脱贫后,为了矾固脱贫攻坚成果,县总工会持续发力强措施,从去年元月开始,重点抓了8个方面的工作:①由总工会牵头,组织“四支力量”,村“两委”成员和15个中心户长,对197户脱贫户划分到人,建立台账,实行“一对一”帮扶责任制,把脱贫成果提升到最大化。②拓宽渠道,全方位扩大就业。联系县内外公司企业,提供岗位输出劳务就业114人;实施“六项工程”、建扶贫车间和组建专业合作社,就地安置就业125人;建光伏电站和选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岗位,为55人转产就业,实现了户户有产业,人人有事做的新业态。③组织开展教育和健康帮扶,村小7名教师与58名建档贫困学生“1+1”结对,杜绝辍学,保证入学率100%,3名村医与111名慢病患者实施“医生+患者”结对,签订服务协议,定期巡访,防止返贫。④继续加大扶智力度,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三次,授众450多人次;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媒体载体,组织村民线上学习,提高增收致富本领。⑤狠抓环境整治,为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制定了全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集中开展了800米路边绿植美化,着力推进“三清三改”工程,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彻底根除。⑥集中三个月对全村破旧闲置危房渐进拆除和部分异地搬迁户原宅地实施复耕。⑦充实了村图书室、娱乐室、会议室、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的功能作用,完善了村文化广场的后续配套项目,安装了全套健康娱乐活动器材。⑧精心组织整改,对各级普查检查所反馈的问题,分类排序,落实了整改主体和责任人,坚持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到位。
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通过调研看出,达仁镇双河村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是显著的、群众是满意的,但要切实做到贫困村民脱贫不返弹、快速致富奔小康,也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一是基础设施管护机制不健全。受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主体与完善主体分离等因素制约,基础设施建的管护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健全,突出表现在通村组公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管理维护主体不明、责任不清、资金、人员保障不到位,使基础设施重建设、轻管护、易损坏的现象严重存在。
二是贫困村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继续奋斗的后续巩固脱贫成果措施不强,有脱贫的松口气的现象发生。没有积极进取,乘胜向前的精神,还有对发展产业没有因地制宜,盲目路风等,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有的贫困户受制于文化教育水平低下,生产经营技能缺乏,现代发展理念落后,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足。
三是陈规陋习尚未全面改变。受长期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部贫贫困村民自身缺乏自强不息的精神,依赖思想严重、惰性依旧,对脱贫攻坚实施的惠民、兜底政策产生更大的依赖和期望、攀比心理“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少数贫困户没有从根本上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个别村庄院落生产生活陋习依旧存在,环境脏乱差现象死灰复燃。
三、今后的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双河村脱贫攻坚成果,促使贫困户早日致富奔小康,我们在该村对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对双河村已脱贫的贫困户要像抓“脱贫摘帽退出”一样重视,并将双河村、已脱贫的贫困户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示范户,以此巩固提升、致富奔小康。
整合力量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领导力量。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精准施策发力,工作思想由脱贫摘帽向成果巩固提升相结合转变,做到政策、人员、力度不减、方式不变,对口帮扶关系不变。“扶上马送一程”确保脱贫攻坚成果成效巩固提质增效,确保贫困户致富奔小康。二是强化工作队伍。派遣年富力强的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成员,制定干部驻村工作制度、工作纪律,明确考核目标,奖惩办法;抓好村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党员特别是村支部书记的思想政治意识,致富带富能力,让党员成为脱贫奔小康的带头人、引路者。三是强化工作责任。建立完善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巩固脱贫成果责任制和奖惩制度,明确单项绩效分值,着重考评监测精准度、政策到位率、返贫发生率和贫困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增量等指标,全面提升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工作成效。
加强保障狠抓“三个落实”。一是落实动态管理机制。对因病、因残、因灾、失业等特殊原因致贫、返贫的实施“动态清零”制度。通过建立个人申请、村级评议、驻村工作队已审核报镇审批的报告制度,根据具体情况,或新增纳入国家贫困户或进行临时的救助,做到整体推进与“插花”扶贫并重,切实阻断贫困路。建立实施“回头看”“回头帮”制度,及时查找、发现、分析、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落实贫困群众生活兜底政策。进一步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医疗保障在农合报销的基础上,争取民政相关政策的补贴报销;对无力供养适龄儿童就学的特困家庭,工会采取“金秋助学”的方式尽力给予解决。三是落实返贫风险防控措施。以村为单位建立完善救助基金机制,对遭大灾、遇大难、生大病等困难农户及时进行救助,防止返贫。针对个别脱贫户中儿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行为积极探索司法干预机制,在贫困老人自愿申诉的基础上,由镇司法调解员实施司法干预,通过沟通协商,教育引导儿女认真履行义务,推崇孝道。
激发动力建立“三项机制”。一是建立新文化新风尚制度。继续通过村民大会、农民夜校等方式和载体,进一步强化思想教育,实行脱贫致富与奔小康相结合,物质文明发展与精神文明提升相结合,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新文化倡导新风尚,引导群众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奔小康光荣的思想,真正养成习惯,形成好风气,提振精气神,摒弃相互攀比心理和“等靠安”思想,实现精神挺立、物质富裕的同步发展。二是建立技能提升培训制度。进一步抓好农民技能提升培训教育,着力通过科技知识、市场知识、劳动技能培训,引导帮助贫困群众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致富观,努力提升贫困群众就业增收致富能力和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三是建立脱贫致富奔小康表彰制度。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大对贫困户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扶持力度,发挥他们的“领头雁”作用;要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头作用,在全村树立、宣传和表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典型,建立表彰制度,形成正向激励机制,引导和带动脱贫户自力更生奔小康、实现幸福梦。(镇安县总工会宣教部 刘萍)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27 / 09月
03 / 08月
17 / 01月
15 / 12月
11 / 01月
13 / 10月
27 / 12月
25 / 10月
15 / 08月
17 / 10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