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基金安全防线 风险可控经办无忧 ——基金安全风险防控之养老保险经办探讨

  (作者:宝鸡市凤翔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暴玉婷)

16.jpg

  作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经办人员,规避经办风险是保障参保人权益、维护制度可持续性的核心任务。需从制度、技术、监督等多维度构建风险防控体系。

  强化内部控制,筑牢制度防线

   岗位分权制衡。严格分离“受理、审核、复核、发放、认证”岗位权限,禁止一人兼任高风险岗位和相斥岗位,确保业务流与资金流分离、岗位之间分权制约;实行受理与审核分离,县区之间交叉审核、“双人双岗”复核机制,关键操作需两人独立确认(如大额支付、补发待遇),通过系统留痕追溯责任。

  动态权限管理。建立岗位权限清单,根据职级动态调整系统权限(如新入职人员仅开放查询功能),离职或调岗人员立即冻结权限,防止冒用账户,严禁串用账户。

   数据共享比对。定期与公安户籍、民政殡葬、司法服刑等数据库实时比对参保数据,自动冻结死亡、服刑人员待遇;跨省核查参保记录,通过人社部“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平台”拦截重复参保、多地领取行为。

  严控支付风险,杜绝资金流失漏洞

   智能校验。系统嵌入逻辑校验规则,如视同工龄加实际缴费年限与连续工龄不符自动跳转人工复核确认机制;对补发、一次性待遇等高风险业务触发人工复核。发放前比对银行账户实名信息,确保社保卡金融账户为本人激活状态,杜绝冒名开户。

   社保卡全流程管控。推行“社保卡直发”模式,取消中间过渡账户,通过社银接口直接发放至社保卡;对长期未激活的“睡眠卡”账户,自动暂停发放并联系本人核实,防范“僵尸账户”套取资金。

  构建多维体系,形成事后全方位监督

   内部审计常态化。每月按5%-10%比例随机抽取业务档案,重点检查提前退休、一次性补缴等高风险业务;对疑点数据(如同一代办人频繁办理业务)启动专项稽核。

   社会监督透明化。在官网公示拟退休人员名单、待遇调整明细,设立“一键举报”通道;对查实的骗保案例公开曝光(隐去个人信息),以案释法强化警示教育。

  技术赋能风险预警,前置防控关口

   构建智能风控模型。标记异常行为,如短期内频繁修改参保信息、非工作时间批量操作;对高龄参保人(如80岁以上)实施“静默认证”,通过就医、出行等大数据交叉验证生存状态。

   区块链技术应用。探索将缴费记录、待遇发放等数据上链,信息共享的同时,确保不可篡改,解决跨地区业务协同中的数据不对等问题。

  深化警示教育,夯实思想根基

  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定期开展反面案例集体学习,对工作人员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开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社会保险法》、《刑法》等专题培训,明确法律红线,形成震慑效应。

   建立廉政档案。记录工作人员亲属参保信息、岗位风险自查报告,对关键岗位人员定期开展家访,防范“熟人请托”风险。

42.jpg

  优化服务设计,源头减少风险

  推行“无感认证”:整合水电缴费、公共交通出行等生活数据,对90%以上退休人员实现“零打扰”认证。

  基金安全是养老保险制度的生命线,需将风险防控嵌入业务全链条:事前通过技术手段阻断风险入口,事中以制度约束规范操作,事后用监督问责形成闭环。同时需平衡安全与便民,避免因过度防控影响参保人体验,最终实现“基金安全”与“服务效能”的双赢。



第61-2 期待您关注.jpg

第59-3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 矩阵.jpg

第58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陕西人社政策法规》数字融媒体开始订阅.jp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