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人社局:筑牢平台强化经办 信息引领优化服务 倾心打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宝鸡模式”

宝鸡市2007年在全国率先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2年起,在首创制度并实现人群全覆盖的基础上,针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群覆盖地域广,参保人数众多,居住分散,流动频繁,农村居民缴费、领取、咨询查询不方便等实际困难,下大功夫健全完善镇、村公共服务中心(站)和金融便民服务网点,按照“互联网+城乡居保”理念,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大力推行参保、缴费、领取、查询、年检“五个不出村”及网上经办便民服务模式,实现了“钱从银行走,数据网上流,服务到身边”,倾心打造了“政策更加惠民、制度更加完善、管理更加科学、经办更加规范、服务更加便捷、群众更加满意”的“宝鸡模式”升级版,为城乡居民提供常态化优质、高效、便捷服务,有效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全市参保167.5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55.3万人。人均缴费额连年上升,2021年度达到543元,一直稳居全省首位。

一、聚焦基层能力建设,着力夯实经办管理服务工作基础

宝鸡市坚持以方便群众为根本出发点,通过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示范县(区)、镇(街)、村(社区)创建等活动,着力加强各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撬动了政府物力、财力和关注力向农村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倾斜,推动了农村经办服务平台建设,搭建起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为做实做优镇、村两级最基础最前沿的经办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健全经办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了市、县(区)市民中心、镇(街)公共服务中心、村(社区)公共服务站。四级公共服务平台全部实现了有经办人员、有办公场所、有工作经费、有电脑打印复印机、有互联网,从形象标识、内部管理、政务公开、经办流程、服务行为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形成了“四级管理,三级经办”覆盖城乡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服务体系。

(二)建好金融服务网点。积极协调推动业务经办银行为每个行政村布设金融便民服务网点,全市123个镇(街)、1667个村公共服务中心(站)全部安装了固定或移动“便民宝”(POS机),将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村公共服务站、卫生室或商店等农村居民最方便到达的活动场所,织成了一张足不出村接受金融服务的便民网。金融便民服务网点覆盖率达到100%,运行良好,群众满意。

(三)加强基层经办队伍建设。各县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中心编制增加到15-20名,为每个镇公共服务中心配齐协管员,市上统一为每个村(社区)公共服务站设立公益性岗位,协助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全市统一组织,坚持每年对各级经办人员分层次、大规模逐级培训,并将每年的镇村平台建设、参保率、人均缴费额、基金转存率、业务经办水平等考评结果与工作经费及绩效奖励挂钩。

(四)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多次积极参与城乡居保国家标准的草拟修订工作,在全市各级经办机构全面推行标准化建设,先后出台了个人账户管理、基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管理等规范和标准,做到了岗位有职责、经办有规范、服务有标准、过程有监督、结果有考评,持续提升经办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为城乡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开展管理服务创新,全面推行“五个不出村”便民服务模式

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在现代社会优质服务资源向城镇加速集中的情况下,宝鸡市优化经办环节,实现参保登记不出村,改革征缴方式,实现保费缴纳不出村,做优站点服务,实现待遇领取不出村,提供多种途径,实现权益查询不出村,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格年检不出村,并通过“五个不出村”便民服务模式的全面推行,撬动服务资源向相对弱势的农村转移,优化了资源配置,开创了经办管理服务工作新局面。

三、率先实施“互联网+城乡居保”,大力提升网上经办服务水平

在全面应用全国统一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和基金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认真研判,立足实际,自加压力,积极实施“互联网+城乡居保”创新行动,大力提升信息化水平,经办服务方式取得了新突破、质量效率取得了新飞跃,实现了相关业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形成了平台到户、信息搭桥、服务到人、全民共享的服务模式,既方便了群众,又有效缓解了基层经办能力不足的问题。

(一)基金财务管控平台全面应用。积极协调业务合作银行和财务软件承建公司,成功实现业务、财务、银行三个信息系统无缝对接,打通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专属通道。2016年宝鸡市被省社保局确定为全省基金财务管控平台信息化创新项目试点市,宝鸡市经过认真细致的调研论证、需求提交、功能开发、测试调试,2017年全市13个县区全面应用该系统发放待遇,业务数据、资金数据在一个平台自动交换、批量扣缴、实时发放、自动对账、自动记账,对基金财务“收、管、发”全程管控,达到了业务经办精确化,基金监督实时化,管理服务高效率。

(二)网上经办服务平台全面推广。宝鸡市大胆创新、率先尝试、攻坚破难、反复测试,在工作网站和智能手机上同步开发了加载“五个不出村”业务功能的网上服务平台。2017年全市全面推广应用,城乡居民利用电脑或智能手机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办理原柜台窗口各项业务,参保登记、选档缴费、待遇申领、查询咨询、关系转移、待遇测算等主要业务实现网上、掌上经办,从不出村迈向不出户。上线运行后破解了很多经办难题,在工作中迅速得到广泛应用,深受各级经办人员和参保居民欢迎,用户加速上升,全市共注册机构版用户2.09万余人,个人版用户58.37万人,累计办理缴费397.27万余人次。在方便群众的同时,拉近了服务距离,减轻了业务窗口的工作量,促进了群体性服务向个性化服务的转变,提升了管理服务水平。

(三)信息化年检手段全面覆盖。为了解决面对面人工年检费时费力且易出现漏洞、异地居住人员更不方便等问题,我市2008年在太白县引入虹膜生存认证技术,开始了全市信息化年检探索之路。2015年,在部中心的推荐下,引入现代生物认证技术,全市投资200多万元开发建设指静脉生存认证系统,与手机人脸识别两种手段相互配合、同步推进、优势互补,为全市实现100%信息化年检、彻底取代人工年检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撑,做到既精准可靠、又方便人性,杜绝了虚报冒领,进一步保障了基金安全。

(四)网络版档案管理软件全面使用。2013年全市13个县区档案室在全省率先实现“AAA”级和业务档案管理“双达标”目标后,全市统一开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软件,充分吸收档案标准化建设工作经验,结合工作实际设计开发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多项功能,全市各县区普遍使用,做到了全市档案管理标准统一、整理规范、数据集中、资源共享。

(该项目在2021年陕西人社改革创新成果评选中获得三等奖)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