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无情,锅盔有爱

  (文/王婷婷

17.png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县发生6.3级地震。地震以后,灾区人民的生活情况,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当然,也牵动着我们陕西关中地区椿树村人民的心。村干部张胜得知甘肃地震的情况后,第一时间在村组群里发出消息:“咱陕西人的锅盔储存时间长,吃的时候不用加热,很方便。”消息一发出,全体村民积极响应,家家起锅烙锅盔,争先恐后地把一张张锅盔送到村委会。随后,在村委会的组织下,将本村50余户村民烙的近7000张锅盔送往灾区。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地震无情,锅盔有爱!我们陕西人民用自己的方式,为灾区人民送去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帮助。这些锅盔,不仅仅是一份份口粮,更是我们陕西人民对灾区人民所表达的,具有我们“关中”特色的爱。

1.png

  俗话说:“南米北面”。我们陕西“关中”地区的人,喜食面食,油泼面、扯面、拉条子等自不必说,就连零食也是烤馍片、石子馍、锅盔等。小时候,农忙时节,爸爸妈妈没有时间照顾我们姐弟三人的饮食,就会烙上几张锅盔,放到馍笼里,吊在房梁上,饿了我们就去馍笼里拿锅盔吃。锅盔的味道朴实无华,吃起来却让人回味无穷。在那个吃食贫乏的年代,一块锅盔,不仅平息了我腹部咕咕的叫唤声,还给了我幼小的心灵极大的安全感。

  现如今,虽然各种美食琳琅满目,各种美器数不胜数,但是对于锅盔,我依然情有独钟。现在,只要我一回家,爸爸妈妈和我虽然没有太多的言语,但是他们一定会起面烙锅盔,让我一饱口福。临走时,再给我带上一沓子锅盔,生怕我在外面吃不好饭。

  说起锅盔,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到了秦朝,被发扬光大。据说,在秦朝时,锅盔不叫锅盔,而是因其形状又大又圆,像树墩,所以叫“墩饼”。相传,秦始皇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除了秦军的英勇善战之外,还有“墩饼”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一,“墩饼”方便携带。士兵前胸后背各搭一个,如同民间过去的褡裢一般。其二,“墩饼”易于保存,耐变质。适合长距离作战时食用,堪比现代的压缩饼干。其三,“墩饼”能“吃箭”。在作战时,起到了盔甲的作用。这或许就是秦军能够获胜的一大法宝。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从何时起,“墩饼”逐渐演变成了如今“锅盔”的叫法。貌似有着“锅里烙出来的盔甲”之意。

13.png

  陕西八大怪,第一怪就是“锅盔像锅盖,直径二尺外”,说的是陕西锅盔体型巨大,直径一般在20厘米至50厘米。锅盔其貌不扬,制作方法也很简便,只需要水、面、平底锅、火即可。先取400g的面粉,用220g的水搅拌,然后加入4g酵母粉,和成面团。待醒发到2倍大,加入小勺碱面,揉至面团光滑。最后用擀面杖擀成又圆又厚的饼坯,置于平底锅内,用文火慢烙,烙3分钟翻过来,再烙3分钟,最后再翻一次,也就是“三翻六转”之后,一个内酥外脆、香淳味美的锅盔馍就出锅了。这时再来一碗陕西八大怪之一“油泼辣子一道菜”,就是令陕西人无比惬意的美食了。

  时至今日,虽然美食遍布大街小巷,但我们陕西关中地区的老百姓,依然喜食锅盔,而且用的还是最传统的做法。锅盔皮酥瓤软,吃起来干硬有嚼劲。不仅方便携带,而且不易变质。据说秦人出门,家中必烙一沓子锅盔,让出门的人带上。山高路远,不管人走在何处,闻着熟悉的麦香味,吃一口家乡的锅盔,既能果腹,也能治愈离家之人的思乡之情。

  锅盔,以它独特的优点,而世代相传,成为名满华夏的著名小吃。不仅因为它是救命的粮食,思乡的小吃,更是因为这种独特的面食,外硬内瓤,就像我们关中人的性格一样,老实本分。看起来朴素无华,外表坚硬,性格耿直。耿直得就像西安城墙一样,南北分明,不绕一点弯弯。接触时间久了,人们就会发现:我们关中人,看似硬冷的外表下,其实包裹着一颗柔软的心。就像这次甘肃地震,我们众乡亲一听到甘肃地震,二话不说,第一时间起锅烙锅盔,向灾区人民献爱心。真是地震无情,锅盔有爱。

  锅盔,就像一条历史的河流。从古至今,绵延不断,世代传承。虽然历经了岁月的洗礼,但依然拥有旺盛的生命力。美国著名作家马克? 吐温曾说:“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押韵。我们可以回顾历史,寻找其中的韵脚,从而揭示当今的规律。”在秦人手中,锅盔曾经是行军中的食物,打仗时的盔甲,出门人的干粮。而现在,锅盔成了抗震救灾的救命物资。似乎从古至今,锅盔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产生。没有多余的调料,没有花哨的造型,也没有诱人的广告,甚至街上卖锅盔的店铺,连招牌都没有。可那冒着热气的铁鏊子,散发出的阵阵麦香味,其实就是最好的招牌。

13.png

  一方美食,养育一方人。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每一个地方,都有很多独具域特征的特色小吃。正如我们陕西的锅盔,四川的火锅,广东的早茶,新疆的烤全羊等等。每个地区的美食,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彰显着当地人独具特色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征。与其说它们是一种地方性美食,倒不如说,它们是一种独具地域特征的“方言”,一种无声的“方言”。这“方言”讲述着当地人的故事,记录着当地人的情感和记忆,传承着当地的人文和历史。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pn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