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很早就想写一篇文章纪念母亲,可迟迟都没有动笔。每每想起母亲,我都会压抑住自己的情绪,害怕回忆往事勾起无尽的思念,想念母亲,想回到她在世时的生活,想而不得,陷入无限的痛苦。今年的母亲节又到了,我的女儿也已经做了两年的母亲,岁月轮回,逃避也不是办法,我想记录母亲的点滴来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母亲是常州人,母亲的姑姑嫁到宝鸡,有次回娘家说,宝鸡这边正在实行人民公社,过来就有工作,问母亲的姐妹们谁愿意嫁过来她可以做媒,既可以找到工作,好歹也可以给自己做个伴。母亲四岁的时候姥爷被侵华日军杀害了,姥姥养活不了她们姐妹三人,就将母亲过继给了她的四叔。在四叔家,母亲干的活最多,但受到的责骂也最多,受尽了各种委屈,想尽早脱离这个家庭,就自告奋勇说自己想嫁到宝鸡,愿意给姑姑作伴。离开常州时,姥姥百般劝阻,母亲带着怨恨说:娘,你又不爱我,姐妹三人,你把姐姐妹妹不送人,为啥偏把我送人,我想离开这个家,不受他们的气了。姥姥带着愧疚也很无奈就由她去了,姥姥也有说不出的苦。于是我的母亲就这样来到宝鸡嫁给了我的父亲。

  母亲的一生勤劳、朴实、节俭,非常有韧劲。她用一个天下母亲都有的爱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5人,使我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我们通过她的言传身教,继承了许多优秀品质。

  母亲的勤劳在我们十里八村都是很出名的。在六七十年代,农村家庭能吃饱穿暖就算不错的家庭,她每天既要挣工分,还要做我们的一日三餐,既要养羊、喂猪、喂鸡,还要抽空做我们一家8口人的衣服和鞋袜,那个年代日子就是那样苦。为了不让我们饿肚子,多挣工分多分口粮,往往她和两三个要好大妈、婶婶主动要求干包工活,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的干,她从来不午休,被周围群众称为“铁人”。她的努力没有白费,虽然我们家也穿着补丁衣服,但很少饿肚子,在我的印象中没有缺过粮食。记得每年的冬季,父亲要进山里割竹子,然后编成竹篮卖钱。母亲往往凌晨一点起床做饭、烙馍,晚上等到十一点父亲回来,安顿好再休息。竹子割回来后,母亲带着我们剥竹子皮,为了给我们鼓劲,她会准备一些烤红薯、苹果等好吃的东西,开展剥竹子皮比赛,比赛期间分发给我们吃。虽然那时候的日子很苦,但有母亲的存在,那些苦日子成为了姊妹们如今甜蜜的回忆。在父母的辛勤劳动下,我们家盖起了四间大瓦房,有了独立的小院,结束了与叔伯同住一个屋檐下的局面。

  那个年代的人们大都非常节俭,我的母亲也不例外。1997年,我和弟弟带父母游华山,母亲的节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捡到两个空啤酒瓶装到包里,我们让她扔了,她就是不扔,说还能卖钱。我说咱们是游玩的,不是捡破烂的,如果在家附近,捡了就捡了,这是在华山。我们几个始终劝不动母亲,直到在西安将两个瓶子卖了2角2分钱她才心满意足的向我们炫耀。惹得我们又好气又好笑,但经历过艰苦磨烂的人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虽然非常节俭,母亲还是想尽办法提高我们生活水平。为了让我们健康长大,母亲不会在吃食上过分节省,她会过段时间买一些猪骨头和猪杂碎做烩菜,给我们增加营养。南方人会做鱼,那时候我们村的河里有小白鱼,上游有人炸鱼会飘流下来,她捞回来做给我们吃,还有我们抓回来的螃蟹,她用油锅炕熟,我们一拥而上,津津有味的吃起来,别的伙伴都很羡慕,吵着让他们父母也做给他们吃,都已不会做为由拒绝了,这些都成为了我们童年的美好记忆。阿姨生活条件好,我的表姐妹们从未穿过补丁衣服,母亲每次回娘家都会说,把你们不穿的衣服都给我,我的孩子多,都用得着。所以每次回娘家,母亲都收获满满,而我们的补丁衣服都很少。

  在我成家以后,母亲还时常牵挂着我的生活,一回家好吃好喝招待着,临走装满各种新鲜蔬菜和农家面。如果我长时间不回家,她就会专门或顺便带各种东西给我。冬天是萝卜、白菜和红薯,春天各种野菜及春饼,夏天是西红柿、黄瓜、豆角等时令蔬菜及自制的吃食,秋天为柿子、嫩包谷等。这些东西很普通,母亲会提着篮子或担着担子拿给我,每次都让我数落半天:拿这么多东西我又吃不完,许多都放坏了,老吃家里的东西,没有机会吃市场卖的其他新鲜东西,而且走两三个小时路程把自己搞那么累干嘛!说归说,她还会照样大老远给我送过来。这几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很怀念母亲的新鲜蔬菜,过去母亲送过来我都要唠叨半天,现在每次回娘家,我都会主动到哥嫂的地里自己摘取。

  岁月不饶人,一辈子没有住过医院的母亲突然病到了。母亲自认为身体很好,过去有个头疼脑热的,一般是抗一抗或者吃点安乃近、止痛片睡一睡就好了。可是这次,母亲脑溢血住院40多天,留下后遗症半身瘫痪,再也自己没有走过路,生活起居需要人伺候。她经常会说拖累我们子女了,真不想看着我们吃苦受累,可是要离开这个世界,她唯一的牵挂就是自己的儿女,她想看着我们好好生活。一向坚强的母亲开始表现脆弱的一面,她会为了不吃药跟我们僵持,为了恢复她的行走功能,我们轮流搀扶她在院子锻炼走路,她会嫌累偷懒、拒绝,或者讲条件求饶。见到亲朋好友来看望自己,会委屈的哭。这和过去的母亲判若两人。我的母亲过去是一个不怕吃苦受累、为了子女和家庭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愿拖累别人的人。母亲现在是一个进入暮年的老人,她现在每天的愿望就是看着自己的儿孙好好生活,节假日早早让哥嫂一家将她推到院门口,不停地张望着,等待着我和姐姐、弟弟准时回来看望她,她现在成了一个需要关爱的老人。

  2008年,汶川地震的那个夏天,母亲毫无牵挂的走了。父母在,人生还在征程,父母亡,人生只剩归期。随着母亲去世,我们姊妹成了中年孤儿。看着周围亲朋好友节假日带着家人与父母团聚,很是羡慕。网上时不时有六七十岁的儿女还能收到八九十岁的父母的红包,我从心里能感受到他们的幸福,子女年龄再大,父母健在,他们都是孩子,都有人疼、有人爱。生活中遇到和母亲年龄相仿老人,心头就会涌上一种温暖的感觉,谁家的子女这么幸福!真希望我的母亲还健在,哪怕能陪我们说说话都行。

  母亲,虽然你不在人世了,我想一定在某个地方关注着我们,祝福着我们,你永远活在我的心里,我们会好好的生活下去,来生我们再相聚!   (金台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范香娥)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