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来说,引以为豪的一件事就是每天与书相伴,读书已成为我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1960年初,我出生在秦岭深处镇安县西口回族镇距县城30公里的一个小山村。村里地少人多,经济贫乏。兄弟姊妹6个,加上父母,一家8口人,赖以生存的就是父亲每月在公社上班的38.5元钱的工资和母亲每天在队里挣得的几分劳动日。我们家比起队里其他人家生活条件好多了。父母支持我们姊妹六个上学读书,在全村子也算为数不多的。
我读小学的时候,除了读语文、数学两本上课的教科书外,唯一能找到的课外书,就是集镇旧书摊上的连环画,那时花上一角钱能租好几本,在图书贫乏的年代,《半夜鸡叫》、《地道战》、《平原游击队》、《闪闪的红星》等连环画极大丰富了我儿时阅读世界。有些门路广的同学会弄来《神雕侠侣》、《雪山飞狐》等若干本武侠小说,大家相互传阅,你白天看,我晚上看。有时候我为了一晚上就把一本几万字的小说看完,往往等到父母睡下,偷偷点上煤油灯熬夜通宵看,第二天早晨鼻孔全是黑色烟灰,两眼通红,也不觉得累。
一九七五年秋,我被贫下中农推荐上了距离县城25公里的一所中学读初中,这时候家里的条件比以前还好些,父亲的工资由38.5元涨到了44.5元,我也多了一点零花钱去买书看。那个时候买书只能到县城的新华书店,第一次去县城买书是我读初二那年。暑假,我和同学骑自行车结伴去县城,问了半天的路才找到县新华书店。两层的楼房耸立在县城中间,一楼陈列了许多崭新的图书,我几乎都没有看过。我如饥似渴地翻翻这本,又翻翻另一本,爱不释手。阅读的时光是美好的,美好的时光往往是最快的。直到下午快下班了,营业员催促我们,我才买了《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本图书,依依不舍离开。这几本课外书让我了解了更多的文学世界,也就是从那时起,文学的种子悄悄埋在我的心里。
我爱好阅读的习惯从小学阶段就养成了,以至于初中、高中阶段的理科成绩不好,高二分科,我毫不犹豫选择了文科。在家乡集镇的一所中学读高中时,我很少买书,一方面由于经济原因,另一方面那时学校有个阅览室里面的书籍很多,看起来很方便。周五下午一般没有课,我就一个人去阅览室看书,时间久了,和管阅览室的老师也混熟了,即使到下班点他也不催我。学校团委订有一份《辽宁青年》和《读者》每期一到,我都会赶到校委办公室一睹为快,一篇篇励志文章,一段段优美诗句,化作我生活和学习的动力,也成了我写作文的素材。
而真正对我心灵乃至今后的人生轨迹产生影响的是高中读到魏巍的长篇小说《东方》。那年,我读高二,节省了一个月的生活费才买来这本书。我初看《东方》,书中英雄的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故事,震撼着我的心灵,让我看着几乎痴迷,有些段落故事,我摘抄在笔记本上。断断续续,这本书我先后读了三遍,至今有的段落仍能背下来。
十分庆幸的是,我高中毕业后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实现了从军梦,1979年12月入伍,1983年10月退伍返乡,返乡后又被商洛军分区招聘为专职人武干部,这样,工作之余更有了充足的看书时间。前些年,我去各地开会学习,必定会光顾当地的新华书店,逛上半天,选上心仪的图书,回来的行李箱里装的大多是沉重的各种新书。然而,2000年左右,随着当当、亚马逊、京东纷纷抢滩图书市场,一夜之间改变了人生的购书习惯。足不出户,上网搜书,满意下单,货到付款,还有折扣,十分方便。我购书也逐步从新华书店转向网络了。
从书摊租书到新华书店买书,再到网络购书以及共享书店等新兴购书形式的出现,短短四十多年,这四十多年也是党的改革开放史,无处不惠及着人们生活的时代,技术给读者的阅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极大方便了读者。
人在往前走时不太会想到丈量脚下,隔了一段时间回头看时才发现,原来已翻过了那么多座山,趟过了那么多条河,我的阅读也是如此。多年积累和坚持,家里藏书也有三四千册,每年阅读新书保持在10本左右。在我的影响下,今年上下年上初一的儿子,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每天晚上,忙完了学习和工作后,我和儿子都会坐在台灯下读书习惯。儿子熟练使用阅读器阅读下载好的各类文学作品,柔和的灯光映在他无忧的脸庞,轻松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我想,儿了是再也没有机会体会我这么多年来买书看的经历了,如果有可能,我还是希望他能体会一次。(辛恒卫)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27 / 09月
03 / 08月
17 / 01月
15 / 12月
11 / 01月
13 / 10月
27 / 12月
25 / 10月
15 / 08月
17 / 10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