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工作案例——陕西汉阴县:“引才联盟”激活富硒产业“第一动力”

  陕西汉阴县聚焦富硒农业产业,创新实施产业“联盟体”引才用才模式,围绕富硒农业产业集群,组建产业“引才联盟”4个,建成产业链上13个市县级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首席专家和专家团队共72人,以“师徒帮带”机制培育本地“土专家”200余人,有效缓解了产业链人才紧缺问题。

  近年来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陕西好粮油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1.png

  ▲千亩猕猴桃产业基地。


“引才联盟”激活富硒产业“第一动力”

陕西汉阴县委组织部


案例特色

      产 业

  ■ 把富硒食品产业作为全县优势农业产业进行培育,高标准打造富硒粮油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 截至目前,先后建成富硒标准化基地8600亩,其中粮油5500亩、茶叶2600亩、猕猴桃500亩,全县累计认证富硒农产品14个,培育新鑫米业等富硒食品链主企业28家,认证绿色、有机、富硒农产品37个。

 人才工作

  ■ 发挥产业链集群优势,加强与中农、西农、西建等10余所科研院校合作,合作建立“联盟体”共享专家库4个,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 在“联盟体”链主企业建立市县级专家工作站13个,实现高端人才共享共用,经费由受服务企业共同承担,降低微小企业引才用才成本。

  ■ 支持高校在产业链上建立实训基地、产学研转化基地,发挥专家库中高端人才团队作用,推动科研成果在企业转化。

2.png

  ▲专家团队实地指导茶产业种植与管护。

  “引才联盟”,撬动产业“抱团发展”

  近年来,汉阴县围绕茶叶、猕猴桃、渔业、蔬菜等富硒产业发展现实需要,在主抓产业中选定生产规模大、综合效益好的龙头企业或带富能力强的行业协会作为链主,组建产业“引才联盟”4个。同时,定期召开同类产业成员会议,会商产业技术服务短板、技术人才引进和难点堵点攻关策略,发挥产业链集群优势,加强与中农、西农、西建等10余所科研院校合作,合作建立“联盟体”共享专家库4个,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汉阴县民享实业有限公司是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果蔬企业,为攻坚产业发展难题,建立猕猴桃专家工作站,组建果蔬专家人才团队,以“联盟体”方式把全县其它镇村种植猕猴桃的30多名负责人汇聚起来,定期邀请专家分赴各点培训,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帮助解决田间管理、保根保苗、土壤缺微量元素、授粉等技术难题,并以培带训培养了16名县级技术员。

  良好的机制是促进创业兴业的基础和沃土。“这几年,汉阴人才引进体制机制很是顺畅,自推行‘联盟体’引才模式后,一方面降低了引才成本;另一方面作用发挥辐射面更大,解决了全县所有种植猕猴桃过程中遇到的很多技术难题,给我们企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民享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蒲亚峰发自内心感慨地说。

  由产业链主单位牵头负责,广泛征集“联盟体”业主意见建议,动态建立企业高端人才需求清单,以“联盟体”名义柔性引进所需人才,签订人才共享合作协议,推动引才联盟、技术联盟、管理联盟、服务联盟,提升人才工作质效。据了解,“联盟体”抱团柔性引进的专家团队已为全县35个猕猴桃合作社和100多个家庭农场提供了技术服务,有效促进猕猴桃种植产业升级、效益提升、农户增收。

  “联盟体”成员单位结合自身发展规划,邀请高端人才开展相同领域产业技术培训和理论讲授,推行“一帮一”和“条块结合”的人才“师徒帮带”机制,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闯出了一条招才育才新路。同时引导企业、科研院所和专家团队有效组合,在“联盟体”链主企业建立市县级专家工作站,实现高端人才共享共用,经费由受服务企业共同承担,降低小微企业引才用才成本。

  与此同时,“联盟体”成员之间不定期召开交流研讨会、技术分享会、科研论坛等,交流信息技术,探讨行业难题,分享管理经验,推动智力资源高效利用。支持高校在产业链上建立实训基地、产学研转化基地,发挥专家库中高端人才团队作用,推动科研成果在企业转化,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解决行业研发目标分散、成果难分享等问题,实现互帮互助、抱团发展。

3.png

  ▲专家学者开展猕猴桃种植技术现场教学。

  “人才共享”,实现企业“降本增利”

  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如何有机衔接,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这几年县委县政府对企业的壮大、专家人才招引、技术成果转化很重视,激励优惠政策能享受的、该享受的都享受了,还解决了技术人才衣食住行、子女教育等急难愁盼困难,企业也得到了实惠。”蒲亚峰说。

  汉阴不断完善保障体系,高效使用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在高端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提供政策红利、资金倾斜支持。落实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推动问候、问情、问需、问策“四问”工作常态化,通过人才“会客厅”不定期召开专家人才恳谈会,着力办好人才“关键小事”,真正让人才享受到更好礼遇、更多机遇、更优待遇。

  汉阴县嘉木田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产业新品种的引育、实验示范、技术攻关、产品研发、销售于一体的企业,公司负责人朱爱民介绍:“我们以‘联盟体’名义与安康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签订了合作协议,组建专家团队,把本县几个茶叶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联系起来,共同研发了绿茶、果密红茶等茶系品种16个,大大降低各自聘请专家的费用,还为各合作社培养了一批本土人才。”

  “联盟体”抱团引才,解决了体量小的产业主体引才难、引才成本高的困难。4个“联盟体”和产业链上13个市县级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首席专家和专家团队共72人,以“师徒帮带”机制培育本地“土专家”200余人,有效缓解了产业链人才紧缺问题。

  通过专家协同攻关,一批阻碍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被攻克,“联盟体”企业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和畅销力。

  据了解,汉阴生态渔业通过“联盟体”共享专家,在匙吻鲟、观赏鱼养殖、“渔虻链”等养殖上取得突破,先后制定匙吻鲟生态健康养殖、“两微一基”池塘生态养殖等5个技术标准。水产养殖负责人刘光兴提到:“发展产业离不开科技和人才支撑,在县委组织部、县科协等部门帮扶下建立专家工作站,以‘产业链+人才链’与周边镇村水产养殖户实施‘联盟体’引人才,聘请中国科学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如今有30名‘土专家’从事高密度水产养殖。”

  “招才引智”,产业振兴“根本之策”

  汉阴按照搭建平台、人才共享、市场驱动、政策激励的思路,走出了一条“以高端人才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吸引高端人才”和“人才+产业+服务+农户”的产才融合之路,真正把“第一资源”转化为发展的“第一动力”。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支撑在人才,关键是人才引领驱动。猕猴桃产业作为汉阴富硒主导产业之一,面对过去管理粗放、技术保障不统一等困惑,通过“引才联盟”模式,借助专家力量制定了《猕猴产业发展规划》和《绿色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引进新技术2项,猕猴桃新品种3个,并成功申报陕西秦岭猕猴桃产业集群项目,为全县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观音河镇水田村村民宋凤勤,通过“归雁兴汉”回村后,热爱家乡的她跟着专家团队学习猕猴桃种植技术,如今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土专家”。

  “联盟体”引才促进了产业稳步发展,破解了产业发展过程中大量同质问题。涧池镇探索渔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建设田园综合体,引进观赏鱼,开展生态循环种养,融入渔业科普、休闲垂钓、农事体验等众多渔旅结合元素,推动渔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出渔业田园综合体的示范样板,成为安康市最大的陆基高密度水产养殖基地。“在专家团队指导和县渔业协会的带领下,生态渔业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带动6个镇10多个村发展生态渔业,还吸纳会员114户,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2万亩,年水产品产量6200吨。”刘光兴介绍说。

  实践证明,发展产业必须把人才振兴放在最突出的位置,落实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真诚关心人才、成就人才,才能让各类人才在产业链上施展才华、创新创业。

  (来源:《组织人事报》2024年10月10日五版)



期待您的关注.png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pn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