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书成瘾的周育论

  (作者:曾德强)

17.png

  作为国家公务员的周育论,拿不出多少钱来帮助别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能成为慈善队伍里的佼佼者。他上过“金州慈善榜”,是安康市上榜的唯一公务员;2023年3月“陕西省第四届三秦善星”表彰名单中,他又以安康市慈善协会理事、第九慈善志愿者身份赫然入列(此时他已从二级巡视员岗位退休)。

  长期在宣传文化领域从事领导工作的经历,使周育论深知“以文化人”的作用与意义。因此,无论在县上担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县政府副县长,还是在安康担任市劳动保障局、市人社局(公务员局)副局长、市技工学校校长,都充分发挥自己宣传、新闻、文化界朋友多的优势,广泛搜集图书,集中起来捐献给需要图书的基层单位。安康市慈善协会2009年度“金州慈善榜”捐款入榜名单,他成为本市入榜的15名个人之一和唯一的公务员。

10.png

  周育论为群众奉献精神食粮的最初想法,缘自2002年卸任石泉县委正科级宣传员、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主持工作)、县委通讯组组长,赴任旬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之际。辞行时,石泉县图书馆负责人与他聊天,一边称赞他为繁荣全县文化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一边叹息:“刚开放的图书馆藏书量少、报刊少,不能满足群众的阅读需求。”这声叹息激活了他的一种潜意识。他把自己收藏打包的书籍全部拆散,除了留下自己必用的资料书外,一次性向县图书馆捐书255册,价值5000余元,图书馆负责人感动万分,似乎找到了解决发展瓶颈的新方法。

  他常常利用回石泉看望父母和走亲访友的机会走进石泉县图书馆,发现读者不少,但缺书问题依然严重。于是他又挤时间搜集书籍,除了自己家的,又走访了十几家同事、朋友的书房。这回丰收了,共整理出适于读者借阅的各类书籍714册,请了几个朋友帮忙,给图书馆送去。图书馆工作人员脸上乐开了花,真诚地向他道谢,并说下来一定要在扉页上题上他的名字,让每一个读者知道它的来历。他连忙谢绝,说自己只是做力所能及的事而已,千万不能变了味道。

忠诚担当 榜样力量.png

  2008年夏季,他回石泉探亲时,再次深入县图书馆调查图书藏量和借阅情况,发现随着城市居民增多,人们的文化需求也增多了,图书供量不足的矛盾更为突出,为此,他又开始了第三次援助行动。办法还是他在宣传文化领域惯用的“三个一点”:从自己家中拿一批,到市场上去买一批,向同事和亲朋好友搜集一批。这次收获更大,捐赠图书期刊1522册。大量图书入馆,全体工作人员感动了,在场的读者感动了,听到这个消息的老乡、老同事和石泉父老乡亲感动了,人们议论:他到旬阳工作几年了,仍然牵挂和支持家乡的文化建设,真是个有情有义的好领导啊!

  捐书既是一份家乡情义,更是一种文化情结。在石泉县委宣传部工作期间,周育论以其新闻宣传的发稿量之巨、发稿级别之高,成为陕西乃至全国新闻界的“明星”,令许多专业新闻工作者自叹弗如。

  他懂得感恩,既要感谢家乡的生养之恩、教育之恩,也要感谢石泉文化对自己的润泽熏陶之恩。他说:如果没有石泉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提供的新闻资源,就没有我大量的发稿;如果没有旬阳宣传部干部的齐心努力以及全县宣传文化战线和有关方面的支持配合,就没有我在旬阳负责宣传思想工作的“冒尖”、在县政府所分管工作的显著成绩。因而,回报家乡的最好方式,是尽自己的努力来参与、支持文化建设。在支持帮助县图书馆的同时,他把目光盯向基层,创建村级图书室。

  石泉县银龙乡是周育论的家乡,丝银坝村是他的老家。在回家探亲时,他得知农村青年有读书愿望,村民渴盼农技知识、生活常识、经济信息读物。他立即找到村支书协商:“你出房,我出书,咱们创建一个图书室!”回家后,他就采用“三个一点”的办法,迅速组织图书319册,专程送到村部。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有关方面连锁反应。县委组织部将其作为“党员活动室”示范点,及时支持了党建读物和电教设备。

  石泉县城关镇新堰村,是他岳父的居住地。他携夫人拜年时,发现岳父一边称赞他为丝银坝村兴建图书室,一边流露出希望在本村也有如此善举。他心动了,及时与村干部研究专用房问题,组织图书1175册、视听读物103套230盘,又和妻子一道出资6300元,订制铁质书柜10个。当这批价值31333元的图书和物品送到新堰村时,村干部和村民们兴高采烈、奔走相告:我们村有了自己的图书室,周育论是我们的文化福星!县上有关方面因感动而行动,提出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婉言谢绝。随后,他又找到市文化文物广电局,帮助村上申请了一个“农家书屋”项目。市文化文物广电局领导赴石泉调研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时,到新堰村一看,眼睛为之一亮,将其作为村级文化室、图书室建设的示范单位。县上有关方面也很重视,使其有了“银屏书屋”、“鬼谷子书院”等美称。

58.png

  石泉县银龙小学是他的母校,那里流传着他品学兼优的故事,耸立着他协建的图书室。2009年2月,他先后几次到校,每当看到空荡荡的图书室,便觉心中发堵,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孩子都是曾经的自己,想想当年跟自己一起在这里求学的同学,如今大多都还在面朝黄土背朝天,为着生计挥汗如雨,早早地步入迟暮。难道让他们的后代继续重复那单调辛酸的故事?不,绝不能!他立即行动,把沉重的心情转化成奔忙的脚步,四处搜罗,累计捐赠图书460种529册,声像资料103套230盘,铁质书柜10个,价值18466元。学校在他的感召下,积极创建“书香校园”,为农村孩子拓展教育资源,经常利用这个文化阵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感恩教育,激发学生树立远大抱负,成人成才。

  得知哪里需要或自己捐赠的图书发挥了积极作用,他捐书的“瘾”就上来了。

  在旬阳,他为棕溪镇王院村捐书316种405套、声像资料7种7套。一天,棕溪镇王院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面见他,一边代表村民致谢,一边请教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方法。他给陈分新出了一些点子之后,顺便问了一句图书是怎么保管的,陈支书说准备增加书架。他立即将其领到商店,买了一个专用的铁质书柜。陈分新激动地说:“你这领导办事真细心,与农民群众真贴心!”

  担任安康市人社局(公务员局)副局长兼任市技工学校校长和主持校党委工作的副书记后,他有一个梦想:在技工学校兴建地域文化读物中心。该校由于经费紧张,多年已未购置图书。他借助自己的人脉资源,吸引安康文化界及社会各界走进该校,这样既有利于了解、关注、支持该校,又有利于繁荣安康文化,推动安康社会进步。为此,他创建了安康地域文化资料室和安康市技工学校文化活动室,并自费购置,四处搜集,共为学校捐书1172种2195册,捐赠爱国主义教育片50种(套)303张,两项价值共计53225元。每当看到教师、学生课余时间在此静静读书,他的心中便如春风轻拂,一切辛劳都化为云烟。他的文化情怀和无私奉献自然受到省市相关部门单位领导的充分肯定、社会的广泛赞誉。

  为让更多的人有书阅读,周育论一直在努力着。无论出差何处,有了合适的读物,他都要为不同的对象买下来;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在为他的捐赠对象搜集书籍。到了熟人的办公室,总爱盯书柜、文件柜,正事一办就问:“有没有多余或闲置的书?如果有就给我。”如果有所斩获,便像酒瘾来忙了的人“灌了一壶”一样,精神十足地带走了。

  镇坪、紫阳、平利、白河、宁陕、汉阴、岚皋,高中、初中、小学,走到哪里,他就把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哪里,哪里就绽开幸福的花朵。看到大山深处孩子们如饥似渴的热切,他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又觉得获得了新的动力,他想,他还得继续奔走。作为一种精神行善、文化扶贫行为,买书、找书和捐书,成为他长年来的一种习惯。一位长期给他帮忙找书的朋友笑着说:“你真是捐书成瘾了!”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至今的23年间,他先后为安康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城镇社区、机关单位等图书馆(室)和农村文化室、党员活动室、厂矿企业职工阅览室、小区文化室捐书4.1万余册,价值110多万元。这还不包括他在家乡自费建起的“石泉草池湾文苑”,以及收藏的红色图书、三农图书、地域文化图书、志书、家谱等图书1万余册的价值!

  他捐书只是他的“爱好”,而不算他的“政绩”。他这个“傻官”为了这些图书,忙了23年,不知跑了多少路,求了多少人,流了多少汗!但他明白,当这些图书作用于万千读者心灵时,其文化功能和知识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周育论无论做什么,都能做得卓越,甚至做到极致。他当“善星”,实至名归;他的作为,令人敬佩!

 2023年12月16日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安康市慈善志愿者。)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pn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