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社社长李伟:聚焦 “六个维度” ,推动党报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李伟

  2020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日报创刊8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希望陕西日报弘扬延安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守正创新,推进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宣传阐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陕西日报社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创新,把“建设一流新型主流媒体”作为发展目标,深入实施“以报立社、人才兴社、产业强社”的发展战略,着力在新闻宣传、融合传播、人才队伍、群众路线、涉报产业、风险防范等六个维度深化改革,全力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提升现代传媒治理能力,推动党报事业各领域建设焕发新风貌,取得新成效。

  做好精品传播内容的“生产者”:深度发掘党报内容生产优势,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精品内容生产是传统媒体的一大优势。陕西日报社坚持“以报立社”,把全面统筹、深度策划、融合传播作为采编工作原则,持续强化议题设置,提高全体采编人员的精品意识,推动优质内容生产和传播不断取得新突破。2018年以来,陕西日报共有16件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稳居全国省级党报第一方阵。

  坚持“党报姓党”“政治家办报”原则,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党的新闻宣传主力军,陕报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忠实履行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报社持续推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专版,开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等专题专栏,全面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通过《让母亲河在绿意葱茏中流淌》等一系列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优质稿件,让党中央的声音在三秦大地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心怀“国之大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凝聚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陕西考察调研、出席重大活动,特别是2023年两次亲临陕西,赋予陕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作用”的战略使命。陕西日报社深切体悟期望之重、责任之重、使命之重,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精心策划,及时刊发评论、回访、反响、特稿等重点报道。2023年4月至5月,以图文、视频、H5等多种形式,推出29篇“温暖的回响”系列全媒体报道与“沿着总书记足迹看变化悟思想”重点报道。10月,策划“高质量发展看陕西·汉中”全国主流媒体汉中生态调研活动,来自全国20家省级主流媒体的60余名全媒体记者齐集汉中,深入调研生态文明建设经验,讲好中国故事的生态篇章。

  构建统筹内宣外宣的全媒体传播格局,不断提高新闻宣传水平。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如何创新方式讲好丝路故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考题。5月,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下,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成功举行,这是我国对外交往史上浓墨重彩的新篇章。我们聚焦峰会,每日刊发“一带一路上的陕西故事”栏目稿件,连续推出“喜迎中国—中亚峰会”等特刊,策划《来吧,一起进入西安时间》等原创新媒体产品,并与哈萨克斯坦BAQ通讯社合作,两地同时刊发《我的大半辈子在边境度过》《并肩架“桥” 联通东西》等报道。8月,报社联合省内外数十家媒体和文旅单位,启动“丝路花开 大道同行”大型融媒体采访行活动,南路经南阳、景德镇抵“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西路从“陆上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出发,经兰州、嘉峪关至敦煌,跨越7省、跋涉4000余公里,通过行进式报道,立体描绘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画卷。

1.png

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成功举行,陕西日报推出《并肩架“桥”  联通东西》等报道。

  做好意识形态安全的“守卫者”: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守牢建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

  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陕西日报社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头版立头条强评论,把准政治方向,把稳舆论导向,把好价值取向,当好主力军、守牢主阵地、挺进主战场,一丝不苟做好“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群众新闻网端评论品牌“秦平”,连续多年获评全国优秀网评栏目,并入选中央网信办“地评线”项目,是陕西省级新闻网站中唯一入选的网评栏目。

  树立“质量就是生命”观念,坚决杜绝“低级红”“高级黑”现象。“出错就是出丑”,任何一个差错或疏漏,都会使党报形象和声誉受损。早在2017年,报社就召开了质量管理动员大会,并在头版刊发“本报声明”,发动广大读者为报纸纠错,掀起了一场报纸上的“自我革命”。2020年以来,我们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奖惩办法,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把好政治关、采访关、组稿关、审核关、发稿关,推动编校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党报前列,使“质量就是生命”成为全体陕报人的行动自觉。同时,进一步强化全平台质量管控,坚持 “一把尺子量到底”,全面规范报社所属报网端微及个人账号,切实保障出版安全。

  树立“民声就是民生”观念,共同把民生实事办好办扎实。现代传媒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不仅要做到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还要发挥媒体平台作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从源头防范化解风险。2020年以来,在做好权威信息发布、增强报道服务性的同时,报社聚焦民生领域一批能解决、应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推出《停车收费1分钟何以等于1小时?》《同样的农业保险,咋就赔的不一样?》等深度报道,有力推动相关问题得到妥善解决。2021年至今,群众新闻网端“民声”栏目收集反映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有效线索4986条,回复率达91.46%;“群众我来帮”品牌栏目,累计点击量超1000万。与此同时,创新成立舆情中心,建立常态化舆情应对工作机制,依托党报全媒体平台,开展监测预警、分析研判等多方面服务。

2.png

《“外婆”的礼物》获得第33届中国新闻奖通讯类一等奖。

  树立“文风就是作风”观念,深入践行“无采访不新闻”原则。回顾发展历程,从边区群众报到群众日报,再到陕西日报的八十三载岁月,就是一部弘扬延安精神、传承优良作风的光荣历史。这些年来,我们通过实行采编经营“两分开”,加大优秀新闻作品的奖励力度,推动采编人员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价值取向;通过建立“无采访不新闻”的采编工作制度刚性约束,锲而不舍纠治“软散懒赖”等不良作风,引导编辑记者大力弘扬老报人的优良传统。《“秦岭小慢车”书香伴成长》《杨叔的脱贫日记》《一个村会计的“账本”》《“外婆”的礼物》等多篇获得中国新闻奖的鲜活作品背后,正是新闻记者深入一线、扎根基层,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的生动实践。

  做好融合传播平台的“打造者”:收回“自留地”、打破“玻璃门”,积极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一战略部署,既为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新形势下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提供了遵循。这些年来,陕西日报社聚焦传统业务条块分割、“自留地”现象严重,与新媒体业务存在“玻璃门”现象等深层次问题,坚持守正创新,推进融合发展,从组织架构、平台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重塑工作机制、再造业务流程,建构符合融合发展要求的采编工作体系。针对采编部门设置问题,陕报成立全媒体指挥中心,把采编部门从14个压缩至7个,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组织架构,提升新闻资源共享和品牌维护水平。针对采编流程设计方面问题,出台并及时调整相关工作规则,编辑出版中心统筹编排所有新闻版面,“一次采集、多端发布、数据汇集”,提高新闻生产质效。同时,制定《陕西日报社守正创新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在考核指标设置上增加新媒体权重,常态化召开季度、年度新闻作品诊断会,进一步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全媒体传播能力不断提升。

  整合社内外资源、打造全媒体平台,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2020年以来,针对平台资源分散、网端影响力不足等突出问题,报社明确群众新闻网端作为报社融合发展战略突破口和融合传播主阵地的定位,推动全社内容、技术、人才、资金等优质资源向移动端聚集,举全社之力建设“网端陕西日报”。截至2023年11月,群众新闻客户端下载量超1350万。不仅是群众新闻网端,我们与陕西省纪委监委合作成立党风与廉政杂志社,联手打造《党风与廉政》、“秦风网”、“秦风网”客户端、“陕西纪检监察”公众号“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的纪检监察融媒体平台;与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共同搭建“丝路考古网”,设有中、英、俄3语种版本,成为全国首个以多语种呈现的考古类学术网站。2022年底,报社取得国家《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成为10年来全国唯一一家获批此证的省级党报,真正从“一张报纸”发展成为全媒体矩阵。

  聚焦应用技术、发挥媒体优势,探索融合发展的新生态新空间。一方面,我们在内部治理上加强数字化建设,实现全媒体平台治理“技术服务团队统一、技术解决方案统一、技术应用标准统一”,建立历史资料、新闻稿件、新闻图片、人力资源、经营管理等“五大数据库”,为拓展技术服务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从“媒体人更懂媒体需求”的角度,与北京启明星辰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合资成立陕西日报星辰传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与其他地市党报、融媒体中心等13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努力在媒体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上先行一步,优化媒体应用技术的深度服务,加快推进传媒领域的数字化发展。

  做好全媒体专业人才的“培育者”:坚持人才立社,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主力军队伍

  培育人才、建强队伍是一项关键性基础性工程。2020年以来,陕西日报社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按照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全方位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营造人才公平有序发展、良性健康成长的体制环境,让陕报成为青年人才成长的摇篮、干事者实现价值的舞台。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打破体制内外“身份壁垒”。这是传统媒体改革大棋局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环节,对于推动党报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报社按照统一身份管理、统一薪酬体系、统一社保缴纳标准的“三统一”目标,全面推行人事管理职员制和薪酬分配职级工资制度。2020年至今,实施一系列举措,实现了三年三大步的改革目标,解决了人员同岗不同责、同工不同酬等长期存在的问题,统一了合同制人员与事业编制人员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及缴纳标准,实现了所有陕报人在待遇、身份、地位上的一视同仁,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发展氛围。

  科学构建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考核是管理的核心,关乎报社发展质量、事业兴衰。报社从月度绩效考核、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聘期考核等方面入手,按照“责权利对等”“分层治理、分级负责”等现代管理理念,建立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形成了一整套客观公正、科学合理、激励约束并重的评价体系,有效提高了运行效率,激发了人才活力。考核工作中,我们坚持政治是第一标准,既从工作业绩上、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看担当看能力,更从社会反响、群众评价中看口碑,不断提高了知事识人的精准度,达到了以考促干、以考促改、以考促优的综合效果。

  打开格局选育人才,提升融合传播的综合素养。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关键在人才,重点在育人理念。报社把人才“专业性”培育放在重要位置,制定全媒体人才职业培养规划,“把老师请进来”“让队伍走出去”“把高手推上去”,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全媒体业务培训。2020年以来,陕报累计开展业务大讲堂、专题讲座等各类培训184场。同时,放眼全省各行业各领域选育全媒体人才,推出“通讯员学习园地”等线上专题培训栏目,做到编辑记者和通讯员队伍一体培育、共同成长。2020年6月以来,全省各地各行业通讯员参加线上线下培训超5000人次,网上“精品小课堂”累计点击量达37万,有效提升了全媒体人才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

  做好党报群众工作的“践行者”:弘扬“开门办报”优良传统,扎实走好全媒体时代的群众路线

  “开门办报”“群众办报”是陕西日报社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党报长远发展的创新优势。新时代,陕西日报社不断创新党报群众工作、基层工作方式,着眼中央和省市县(市、区)四级媒体联动工作机制建设,积极发挥联系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2020年以来,在全国率先实现通讯员与记者同稿同酬,在全省率先实现107个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全覆盖。

  打通融合传播渠道,解决融媒联动中梗阻问题。2020年以来,报社坚持每年召开践行群众路线推进融合发展工作会议,举办省市党报负责人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加强协作、优化协同,建立陕西日报与基层融媒体中心互派人员挂职锻炼长效机制,形成《陕西日报省市县三级媒体新闻宣传联动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党报党刊党网党端的宣传效果和社会影响。2023年,陕西农村报社承办全国农民报社长总编调研采访活动,全国20多家涉农媒体的社长、总编、记者进乡村下地头,进一步推动了四级媒体的有效联动,共同讲好新时代的“三农”故事。

  聚合各领域各行业资源,建设通讯员“第二主力军”队伍。通讯员队伍始终是党报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成立通讯员联络部,建设现代化的通讯员发稿系统,打造了覆盖全省各行各业和107个县(市、区)的通讯员协调协作工作网络。自2020年6月报社通讯员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报社通讯员数据库共纳入5378名通讯员信息,陕西日报共刊发12025篇通讯员稿件,有效调动了通讯员队伍参与党报事业发展的热情和动力。2023年5月28日,省市县三级媒体联动稿件《管好土地能生金》在陕报头版头条位置刊发,获得多家省内外媒体关注转发。

  打造“全媒体行动”创新品牌,提高新闻传播的精准度和实效性。自2018年创建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活动品牌以来,报社累计开展60多场全媒体行动调研采访活动,足迹遍及全省各地市、高校、园区等,覆盖至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山东等地,实现了领导干部大调研、编辑记者大采访、融合传播大效果。特别是2021年以来,我们在整合全社报网端微的基础上,邀请各市党报、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加盟,使全媒体行动更具创新性和影响力,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澎湃动能。2023年6月19日,组织全社报网端微30名编辑记者深入开展“创新驱动发展看秦创原”全媒体调研采访行动,推出《一图读懂 | 秦创原:“原”上风正劲》等全媒体报道,生动展示了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就。

  做好守正创新融合发展的“探索者”: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推动事业产业深度融合、跨越式发展

  涉报产业发展是建设一流新型主流媒体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深度融合发展的又一个突破口和着力点。2020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增强主流媒体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围绕主业、紧贴市场、关注民生,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增强自我造血机能”。陕西日报社积极把握传媒业发展趋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围绕事业链部署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布局事业链,加强涉报产业发展的规范管理和系统布局,加快现代法人治理体系建设步伐,推进事业产业互为依托、相互赋能。

  从传媒业发展全局谋划涉报产业发展。经过调研,报社提出“围绕主责主业、培育壮大涉报产业、繁荣发展党报事业”总体思路,从完善内部治理入手,以改革创新破局,彻底规范广告经营活动,成立集团运管中心,健全集团层面决策运行机制和运营管理架构,最大限度赋予子报刊网子公司发展自主权,出台《陕西日报社关于对子报刊网产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陕西日报传媒集团2022—2023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涉报产业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加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顶层设计”。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格局中,我们优化事业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加快推动涉报产业高效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初步形成了覆盖广告传媒、商务印刷、物业管理、地产置业、国际会展等多个领域的传媒产业集群,努力闯出一条省级主流媒体深度融合新路。报社所属国际会展公司立足会展业这一网络时代催生的新兴阵地,依托《当代会展》,提高会展产业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实现了产业发展的“弯道超车”和宣传阵地的有效拓展,达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效统一”。

  “合纵连横”开启“小手拉大手”的战略合作。2022年9月以来,报社与陕西交控集团合作成立陕西日报交控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共建媒体平台、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提高了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水平。2023年8月3日,由西部法制报社策划摄制的陕西首组律师题材系列微电影《陕西律师故事》在西影TIME正式发布,生动讲述了平安陕西、法治陕西建设中的感人故事。这些年来,报社坚持“新闻+政务+服务”发展理念,牵手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高效释放主流媒体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快平台渠道多元化布局、内容生产高质量创新、融媒团队专业化打造,初步实现了新闻事业和涉报产业的双向赋能,全面提升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作出了党报贡献。

  结语

  牢记嘱托担使命,聚力改革开新局。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日报社着力更新思想观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融合发展,提高治理效能,在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发展道路上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对比走在前面的兄弟省区市党报,我们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依然落后,融合传播实力不强、现代传媒治理水平不高、专业人才素养不齐等问题依然突出。

  当前,媒体融合大潮愈发澎湃,技术更新迭代越来越快,在孕育创新创造、推动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问题新挑战。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新时代新征程上,陕西日报社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指引的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一以贯之加强现代传媒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立足谱写陕西新篇、担起西部示范的新定位新使命,力争早日建成一流新型主流媒体,推动党报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陕西日报社社长,陕西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pn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